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,促进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近日,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,深入虢王镇、田家庄镇农村中小学校,通过实地视察、听取汇报、与师生交谈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,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。
现状与问题
留守儿童,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,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。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,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、朋友一起生活。我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58所,在校学生40466人,留守儿童9385人(其中:男4897人,女4488人;初中段3463人,小学段5922人;住校生329人,走读生9056人),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3.2%。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有3414人,占总数的36.4%;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有5971人,占总数的63.6%。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“三农”问题,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“惠民生、解民忧”的重要工作来抓,强化领导,夯实责任,积极探索,稳步推进,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得到加强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(一)党政领导重视,工作得到加强。县委、县政府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先后出台了《凤翔县教育事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、《凤翔县家庭教育工作“十二五”规划》、《凤翔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,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,有人管,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。目前,创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1个,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5个。
(二)政策基本落实,设施得到改善。大力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、校园环境建设等民生工程,农村中小学环境明显改善。各中小学校普遍设立了阅览室、保健室和心理咨询室,专门负责寄宿学生的安全教育、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。积极实施“两免一补”、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等惠民工程。营养加餐计划全覆盖,营养午餐达到26所,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生活和教育保障。
(三)探索管理机制,各项措施建立。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,党支部、校委会、团委、工会等机构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动态监测机制、档案登记管理、结对帮扶、寄宿管理、安全教育监管“五项机制”,强化学校教育管理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、“自强自律”教育和特别关爱“五项措施”,保证了留守儿童“学业有教、安全有保、亲情有护、生活有帮、困难有助”。依托“五室两房一区”实训场所、乡村少年宫、道德讲堂提高留守儿童的自强精神、自理能力和生活情趣。
(四)社会各方参与,关爱氛围形成。县上积极联系中国扶贫基金会为汉封小学、竞存小学、尹家务小学建设寄宿楼3栋。县妇联投资10万元在全市率先(虢王镇)创办“儿童成长家园”,为留守儿童提供贴心服务。团县委积极开展“希望工程——明日之星爱心家园”捐赠活动,向全县37所义务教育学习的留守儿童捐赠了价值20余万元的学习机、背背佳、视力保护仪等学习用品。县上设立了“王延安教育筑梦基金”,虢王镇中学设立了“侯忍怀助学金”,积极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,受到社会好评。
我县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方面,虽然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仍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。
1、留守儿童问题凸显。据全国妇联发布的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、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》显示,全国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.55万,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以每年1%的速度递增,“逆向增长”问题加剧。我县现有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0466人,留守儿童就达9385人,与去年相比,增长了1个百分点,呈上升趋势,这些还不包括没有上学的留守儿童。全县留守儿童“逆向增长”接近全国平均水平。
2、工作合力尚未形成。全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各类关爱活动,大多数由各部门和社会组织、个人分散进行,各部门职责任务不明确,基本上是单兵作战,各种关爱行动有趋同化、表面化的现象,缺少明确的牵头部门和有效的工作机制,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,没有真正形成工作合力。
3、专业教师严重不足。从调查情况来看,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、师资力量、教学设施等方面比较薄弱,教师队伍配备结构还不够合理,心理健康指导教师、生活指导教师多数由年龄较大的教师担任,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不足问题尤为突出。 全县158所中小学没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。
4、基础设施急需改善。全县乡村少年宫建设资金投入不足,覆盖面不广,仅建成6个,距离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“三年覆盖所有乡镇”的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,没有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活动阵地,网吧、游戏厅成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去处,造成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。农村寄宿制学校、乡村幼儿园学生食宿条件、心理健康室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,留守儿童放学或放假后的教育管护工作,仍然存在许多盲区。
对策与建议
据调查,80%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;70%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,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;近30%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视频、通话、通信月均不足1次。学校与家庭沟通缺失,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,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、逃学、辍学现象。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,甚至是他人监护、无人监护,使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,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,形成了性格柔弱内向、自卑心理障碍、 孤独无靠心理,出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应有的沉思状态。如,虢王镇中心小学对39名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研。部分孩子在问到:心理有委屈愿意给别人说吗?答:不愿意。你想你爸爸妈妈吗?答:不想。你最喜欢的人是谁?答:没有,产生了怨恨父母,自己不如别人,受歧视和被遗弃的的心理,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的成长。
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。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,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是儿童教育的难点,是教育工作者的困扰点和家庭教育的盲点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关乎社会和谐稳定,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提倡“一个也不能少”教育理念,统筹城乡发展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有效手段。委员们建议: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,党委、政府应坚持“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标本兼治,整体推进”的工作原则,按照“党政统筹、部门联动、学校为主、家庭尽责、社会参与、儿童为本”的工作方针,构建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大教育网络,推动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序开展。
一、健全组织机构,强化政府主导。党政重视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。一要健全组织网络。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等五部委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》精神,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贯彻意见,明确牵头单位、明确工作职责、明确考核标准,形成工作合力,促进工作开展。二要强化政策措施。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,降低农民子女进城上学门槛,破除政策壁垒,实现城乡统筹发展,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;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,加快发展农村二、三产业,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,让外出打工人员就近务工,缓解留守儿童监管压力;争取各类优惠政策,扶持自主创业,促使农村劳动力逐步回归,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。三要加强宣传引导。广泛开展《义务教育法》和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普法宣传活动,宣传各级重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做法和经验,宣传社会各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典型事迹,引导家长切实履行监管职责,引导社会共同承担起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责任。开办以案说法新闻栏目,重点报道侵害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,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,达到警示社会的作用。
二、完善基础设施,优化学校结构。良好环境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。一要优化学校结构。按照方便、就近的原则,科学规划学校布局,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力度,完善内部设施,保证学生就近入学,为农村留守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,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。二要加强设施建设。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,加大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建设力度,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之家、留守儿童托管托教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,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、教育、生活、安全等服务,引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,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。三要强化安全保障。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。全县中小学校要强化安全意识,建立完善突发应急机制,层层落实安全责任,不断强化物防、技防、人防措施;积极开展“平安校园”创建活动,开展用电安全、交通安全、预防溺水等意外伤害教育,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避险能力;加强学校食堂、校车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监管,强化安全措施,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
三、完善教育功能,发挥主体作用。学校教育是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关键。一要不断夯实教育基础。建立健全《师生谈心制度》、《家访制度》、《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制度》、《校外义务辅导员工作职责》等制度,完善留守儿童档案,探索代理家长,设立亲情电话、亲情信箱等管理模式,筑牢学校教育基础。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。积极创造条件,完善心理咨询室、咨询信箱、亲情热线电话等,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,开设心理咨询、心理矫正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,加大疏导力度,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。三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。发挥学校教育优势,针对青少年特点,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、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运动,强化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,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、自我保护、自我生活,弥补因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,不断丰富学校教育发展的内涵。
四、整合社会资源,形成工作合力。社会关注是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保障。一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。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培训指导,引导监护人转变监护理念,加大对留守儿童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,避免只管“吃”的放纵型、只顾“给”的溺爱型和无法“管”的放纵型的教育方式,使他们真正感到“心有人爱、身有人护、难有人帮”,感受到亲情的温暖。二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。广泛开展“代理妈妈”活动,组织留守妇女接受家教培训,更好地承担起对留守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。动员离退休老教师、党政领导干部发挥“五老”优势,参与“代理家长”活动,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和关爱。发挥社会组织作用,设立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基金,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,使贫困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关爱。三要发挥监护网络作用。进一步规范社会监护体系,完善工作机制,建立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社区管护网络、以学校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帮护监管网络、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怀网络、以公检法司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,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,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,真正达到“播撒我们的爱,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”的美好愿望。